主题教育期间,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秉持三全育人理念,积极探索“高校+地方”党建共建,赋能大思政课程建设模式,进一步深化“开门办思政”项目,让学生从实践中收获真知,让主题教育有“知”有“味”、有声有色。
党建共建凝合力,校地融合促发展
6月初,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和常州市龙虎塘街道行政审批局党支部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活动现场,双方就“党建领航”“协同育人”“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对深化校地融合共建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并为“大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挂牌,开启共促发展、协同育人新篇章。学校军事理论课程省赛一等奖获得者徐冬豪老师为大家带来“军民融合”主题教育微课,从大国重器中的军民融合角度,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案例讲述了军民融合的重要意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还组织师生赴溧阳市塘马村和欣龙生态园开展“思政红+国防绿共绘生态同心圆”实践教学活动,携手常州电信集成与软研中心推进建设“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平台,链接社会大课堂,帮助学生深刻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魅力和实践伟力。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开展“思政红+国防绿共绘生态同心圆”实践教学活动
“模拟法庭”登讲台,新潮课堂受欢迎
十余名学生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等角色,从宣布法庭纪律、核对原被告身份,到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作最后陈述、当庭宣判,完全按照标准庭审程序进行。公诉方慷慨陈词、有理有据,辩护方据理力争、有条不紊,审判员耐心询问、公正严明。这是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法治新时代 青年有力量”模拟法庭庭审观摩活动现场。整个模拟庭审现场形象逼真,高度还原了庭审的真实场景,让现场学生在“沉浸式”体验审判全过程的同时,“零距离”感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意义,使主题教育相关知识变成活生生的教材。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样理论联系实践的课堂模式让他们获益匪浅,今后将加强学习,做法律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学校举办“法治新时代 青年有力量”模拟法庭庭审观摩活动
走访调研编案例,集中研讨出成果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以编写《常州市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案例》项目作为学习贯彻主题教育的重点工作。到2025年底,编写100篇实践案例并结集出版,作为大学生“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辅助教材。项目面向全校教职工公开招募,以揭榜挂帅、团队化运作、结果导向模式推进,设置了党建引领篇、经济建设篇、科技创新篇、文化传承篇、生态文明篇等10个篇章,每个模块编排10个左右案例。
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明志团队举行实践案例编写集中研讨会
“我们小组很幸运,摘得‘生态文明篇’,我们想以‘长江边的思政课’来讲好长江大保护,打造生态‘大思政’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明志的团队过五关斩六将,入选生态文明组。近日,他们小组还举行实践案例编写集中研讨会。小组成员走进常州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和常州民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调查研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实地探访污水入江的第一道防线,实地感受水的净化过程。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团队最新的调查研究案例报告《“生产锈带”蝶变“生态秀带”:常州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新鲜出炉。案例从导语、背景、具体做法、主要成效和结语等五个方面对常州长江大保护工作进行深入解析。成员们一致认为,深入推进常州长江大保护,破解化工围江生态修复的历史难题,是推动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实践。将长江大保护作为实践案例,能够生动展现常州市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决心,通过组织师生实地走访调研的形式,真正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砥砺高尚报国情怀,更好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